如同城堡般宏伟的超级坦克,手持突击步枪、身穿防弹衣的精锐法军士兵……这些是《战地1》DLC预告片给人的第一印象。事实上,这一景象不仅出现在游戏中,也出现在了1918年末,法国高级军官们的脑海里。按照他们的计划,在1919年,这些武器将横扫德国本土——但由于一战的提早结束,上述设想只能在虚拟世界里实现。
在《战地1》登场的全部武器中,坦克也许是玩家操作机会最少的,但它们独特的外形注定注定令人印象深刻。众所周知,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而孕育它们的温床则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。
“圣沙蒙”:这种坦克,被形容为“有着羚羊腿的大象”
在战争初期,每个国家都幻想着赢得这场“短暂而光荣”的战争,但最终前线形成的是“堑壕对堑壕”的僵局。为了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战争的胜利,各国军队都需要一种能突破堑壕体系的武器,这时,许多技术人员想到了安装机枪、火炮和装甲的履带式战车,由此诞生了“坦克”的雏形。
在这方面,法国与英国几乎同时开始了研究,但其成果投入战场仍较英军晚了几个月。其最早的坦克有两个型号,一种被称为“施耐德CA(CA是法语“突击战车”的缩写)”,另一种名为“圣沙蒙”,其中后者就将在《战地1》的DLC中出现。
法军最早的坦克——施耐德CA坦克,由于各种问题,它很快退出现役,也没有在《战地1》中登场
事实上,“圣沙蒙”坦克很早便出现在《战地1》的设定图中,这种坦克由位于法国圣沙蒙市的FAMH钢铁厂设计,最大的特征就是车首的75毫米主炮。这种设计的出现,一方面是当时的工程师们认为,坦克没有必要安装炮塔,假如需要调整开火方向,它们只要调转车身即可;另外,设计师们还相信,这种设计可以让坦克显得更为威武,从而帮助他们赢得军方的订单。
《战地1》早期设定图中的“圣沙蒙”坦克
《战地1》DLC宣传画中的圣沙蒙坦克,其车首的75毫米炮尤其醒目
在立项阶段,“圣沙蒙”的主要对手就是前面提到“施耐德”坦克,由于后者设计完成较早,因此,在“圣沙蒙”坦克立项时,工程师们已经大致掌握了其技术指标:既然施耐德坦克安装了一门短身管的75毫米炮,那么“圣沙蒙”坦克的主炮就必须更长;如果施耐德坦克有两挺机枪,那么,他们的新坦克上就必须安装四挺。这样一来,他们的坦克一定比“施耐德”坦克更强大,这将有助于赢得法国军队的合同——当时的法军很快被这一伎俩蒙骗了。审阅过草案之后,他们立刻同FAMH签订了生产400辆坦克的协议。
“圣沙蒙”坦克四视图,从带倾角的顶棚来看,这是一辆后期型
除了一门75毫米炮和四挺机枪之外,“圣沙蒙”坦克最有趣、也最具争议的特点是采用了电传动系统。这和一战、二战期间的大部分坦克的设计截然相反。
按照当时的主流,坦克引擎产生的动力会首先传导到变速箱之上,然后再传到给行走装置,以便驾驶员改变速度,适应不断变化的行驶条件,同时令引擎在有利(功率较高而油耗较低)的状态下工作;而在“圣沙蒙”坦克上,情况则截然不同——其中没有变速箱,其引擎产生的动力首先会被传输给发电机,用于给两部电动机供电,最终带动位于车体两侧的履带。这种设计完全取消了变速箱,也使“圣沙蒙”坦克在理论上更容易操纵。
在工厂组装中的“圣沙蒙”,在靠左的一辆中,就能看到一部分令人诟病的电传动装置
“圣沙蒙”坦克内景,可见空间还是比较局促的
但创新总要付出代价:这种系统被证明过于复杂,而且容易出现故障。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了武器配置上,虽然该坦克的前方安装了一门大威力的75毫米炮,但它的射界非常有限,只能向前方一小块区域开火。另外,这门火炮的存在,还导致坦克的长度和重量都大幅上升,其产生了两个结果:坦克的履带也无法承受车体的重量,使其在前线经常陷入泥泞,另外,在翻越堑壕时,其瘦长的车体经常被卡在堑壕之间。除此之外,“圣沙蒙”坦克的设计还存在一些其它问题,比如坦克倾斜时、燃油的流动会受阻,悬挂系统的一些部件容易变形,以及车内通风不良等等,而最大的问题是引擎功率不足,前线士兵甚至将其称为“有着羚羊腿的大象”。
这张照片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“圣沙蒙”坦克设计上的另外两个问题:敌人投掷的爆炸物容易留在车顶,车体容易卡在堑壕间
甚至在第一批“圣沙蒙”坦克服役前,军方就已经表现的很不耐烦。1917年1月18日,他们已经在考虑拆掉其中一部分坦克的武器,将其改装为回收受损坦克的战场抢修车。另外,随着首批坦克投入使用,一些乘员还抱怨说这种坦克车体局促,导致操作不变,德军步兵也可以将手榴弹和炸药包轻易投掷到车顶,从而直击车辆的要害。因此,从第151辆坦克开始,“圣沙蒙”又安装了带倾斜设计的车体顶棚,这样一来,一旦有爆炸物被扔向车顶,它也会顺着斜坡自动滑下来。
后期型“圣沙蒙”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倾斜设计的车顶
尽管存在各种问题,求胜心切的法军还是在1917年2月组建了第一支装备“圣沙蒙”坦克的部队——第31特别炮兵连(AS 31)。这支部队最初由两个分队组成,其中A分队装备施耐德坦克,而“圣沙蒙”坦克则装备B分队。由于故障频繁,在1917年5月,其首次亮相时,B分队总共只有12辆“圣沙蒙”坦克可以参战。
这些“圣沙蒙”坦克参加了在拉福磨坊(Laffaux Mill)附近的一次小规模进攻,从一开始就出师不利,由于行动笨拙,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坦克出发后就被发现,有三辆被德军火力当场摧毁。
菲利普·贝当
此时,整个法国军队也处在一场大变革的前夜,由于指挥无能,在1917年5月15日,西线法军总司令尼维尔被菲利普·贝当将军取代。与大多数的法国军官不同,贝当是凡尔登战役中的英雄(《战地1》法军DLC的名称“They Shall Not Pass”,就来自他当时提出的口号)。同时,贝当也从不是人海战术的信徒——凡尔登战役中的见闻使他相信,由于机枪的出现,步兵密集冲锋的时代已经终结。
《战地1》DLC封面的设计正是来自一战中著名的海报“他们不能通过”,而这句口号的提出者就是菲利普·贝当将军
不仅如此,贝当也是当时少数认识到坦克作用的军官:在他看来,坦克即使不像宣传的那样神乎其神,但也足以突破德军的防线,并鼓舞前线部队的士气。另外,他还率先注意到,只有当坦克和步兵密切协作时,它们的威力才会充分发挥出来。
在贝当的督促下,法军立刻展开了高强度的步坦协同训练,并将其成果运用到了1917年10月23日、在马梅尔松(Malmaison)发动的大规模攻势中。不仅如此,他们还将进攻的时间选在了浓雾弥漫的早晨——在这种天气环境下,许多德国火炮只有当法军坦克开到近旁时才反应过来。另外,由于“圣沙蒙”坦克安装的是带倾斜设计的前装甲,德军的反坦克步枪弹和机枪弹对其几乎毫无作用。这次进攻后来大获成功,在参战的36辆“施耐德”坦克和56辆“圣沙蒙”坦克中,只有两辆不幸被德军击毁了。
与步兵共同开赴战场的“圣沙蒙”坦克
马梅尔松的胜利证明了坦克的价值,但并没有扭转军方对“圣沙蒙”坦克的印象,它们造价非常高昂,许多思路被证明走进了死胡同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些工程师提出了更激进的设想:今后军方研发的重心应该放在廉价的轻型坦克上,这些坦克可以以数量换质量,并像“蜂群”一样大举出击——一种在坦克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坦克由此走向了前台。
《战地1》Frontline模式预告片中的截图,右侧就是一辆“圣沙蒙”,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,其尺寸比现实中显得要更小一些
FT-17:小坦克有大作用,就像大多数游戏的主角
这种坦克就是雷诺FT-17,它们也出现在了《战地1》的基本版中,对战双方都可以使用它。另外,它也是一战中产量最大的装甲车辆。在战争期间和战后,它们更是流散到了许多国家(如美国、意大利和苏联),为其装甲部队的成立埋下了种子。
《战地1》中的FT-17坦克,其中登场的是安装37毫米炮的型号
FT-17坦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6年,最初由于火力薄弱、外观弱小,这一设计并未被军方看好,一些官员还提出了非常荒谬的要求,比如说这种坦克必须携带10000发机枪子弹。整个项目进退两难。就在贝当成为西线法军司令之后,它的命运却迎来了转折。1917年夏天,一些负责坦克开发的高级军官找到贝当,阐述了对坦克作战的新看法,他们认为,之前,来自英军的经验表明,一旦投入战场,坦克将不可避免地遭遇炮击,而在这方面,“圣沙蒙”坦克体型过于笨拙,因此在与敌军火炮的较量中生存概率很低。同样,以当时的技术条件,他们也很难造出一种坦克,其装甲足以抵挡德军野战炮的近距离射击。
FT-17坦克的设计图,这里展示的是安装机枪的型号
FT-17坦克的结构图
由此,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,既然在短时间内,大型坦克和轻型坦克一样会被炮弹击穿,那索性不如用数量换质量,建造更多的轻型坦克。他们还举了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,建造一辆“圣沙蒙”的坦克的钱可以建造5辆FT-17,但“圣沙蒙”上只能安装一门大炮和四挺机枪,这些火炮不能同时对付一个目标,而五辆FT-17则可以安装五门火炮或五挺机枪,它们都可以360度自由旋转。不仅如此,由于FT-17体型小、数量多,反而令德军火炮更难对付。
这一观点打动了贝当,1917年6月,他要求将FT-17坦克的产生增加到3500辆——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。同时,他还向前线部队保证:在新坦克就位之前,不会发动重大攻势。
贝当的做法引起了巨大争议,甚至被视为某种技术上的赌博,但在第一批FT-17交付部队之后,官兵们才发现,这确实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坦克。这种坦克的设计非常简单,车体正面有16毫米的装甲,炮塔装甲则被加强到了22毫米——基本可以抵御机枪反坦克子弹的射击。其武器是一门37毫米炮或一挺8毫米机枪,它们都安装在了360度旋转的炮塔上,可以不用转动车体就向敌人开火。到1918年10月,军方对雷诺坦克的订单已经上升到了7820辆,这还不包括在美国和意大利生产的上千辆仿制品。
1918年5月,法军正式组建了第501特别炮兵团(501e RAS),这个团装备了超过200辆FT-17坦克,其麾下包括3个营,每个营共有75辆坦克,其中30辆安装了火炮,41辆安装机枪、4辆安装了无线电通讯装置。除此以外,还有一些新的部队正在组建。
按照贝当的计划,法军将在1918年春季装备超过800辆FT-17坦克,并组成12个营,但由于后方工业的低效率、以及德军在1918年春天发动的“皇帝攻势”,让这一设想几乎完全落空,只有大约400辆坦克陆续投入了前线。
FT-17的一个优势就是轻便灵活,这张照片系在战后拍摄,显示了一辆芬兰军队的FT-17在丛林中进行演习时的景象
作为最早装备该坦克的部队,第501特别炮兵团奉命守卫通往巴黎的门户,在战斗中,他们经常被编组为几个有30辆左右的坦克组成的小分队,以支援友军步兵发起反击。其首次亮相是1918年5月31日、在普瓦西-沙泽勒(Ploissy-Chazelle)附近的战斗中。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内,这些小型坦克在一系列反击战中频繁登场,士兵们发现,它们在丛林战中的优势非常显著——无论法军的“圣沙蒙”坦克,还是英军的菱形坦克,它们由于车身庞大都无法穿越林间小路,一旦瘫痪,就会堵住整个进攻路线。而FT-17就不一样了,它们可以在狭窄崎岖的林间小道穿行。另外,在占领敌军阵地后,FT-17可以立刻进入掩体,成为一座向四面八方开火的移动碉堡。正是因此,它们得到了前线士兵们的一致好评。
1918年,在西线作战的FT-17
而另一方面,施耐德坦克和“圣沙蒙”的情况就不一样了。到1918年6月初,这些坦克总数达到了500台,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部署,这些坦克被编入了8个营,理论上,每个营共拥有64辆坦克,然而,在1918年夏季的战斗中,这些坦克的表现令军方极为失望。
1918年,一辆被击毁的“圣沙蒙”坦克
与此形成呼应的,是触目惊心的损失数字,比如6月11日,在马茨河谷(Matz Valley)附近的战斗中,法军投入了51辆施耐德和96辆圣沙蒙坦克,结果前者损失了35辆,后者损失了37辆。而在1918年7月18日、苏瓦松附近的攻势中,法军一共投入了255辆FT-17,100辆“圣沙蒙”和123辆“施耐德”,但在第一波进攻之后,肩负突破任务的“圣沙蒙”坦克就因为各种问题无法作战,反而是小巧的FT-17坦克在带领部队继续前进。一名美国军官后来这样形容FT-17坦克的表现:“如果给让最久经考验的师协助它们,并进行充分的训练,那么,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这些坦克。”
为避免坦克乘员被观察口射入的流弹杀伤,法军为坦克乘员配备了面甲,这种装备也出现在了《战地1》中
虽然德国人面对FT-17闻风丧胆,但在战争的最后半年,他们也在努力研究应对的方法。他们前线在建造了一些混凝土机枪掩体,令FT-17上安装的机枪和火炮几乎毫无办法,另外,他们还要求机枪手集中射击坦克的观察窗,虽然此举很难击毁坦克,但可以令驾驶员致盲、毁容或者终身伤残。不仅如此,他们还在前线了专门的反坦克火炮阵地,并为士兵配发了地雷和手榴弹。
在战争末期,被德军炮火摧毁的FT-17
按照法军的统计,这些手段在战争中共击毁了410辆FT-17,其中炮火击毁了356辆——在这些坦克中,许多是在突入敌后时陷入孤立,最终被包围消灭的(其实《战地1》里有一个章节就讲述了类似的故事)。更令法国人忧心忡忡的是,德军已经开始生产自己的坦克,并在研究专门的反坦克炮和对地攻击机,这给他们的坦克部队带来了更大的威胁。
《战地1》单人任务中、玩家操纵坦克的章节,其实就反映了坦克深入敌后时的困境
虽然此时战争的天平已经向协约国一方倾斜,法军更计划在1919年发动大规模攻势,一举结束整场战争。然而,协约国指挥层也清楚,这场攻势中,他们将遭遇更大的威胁,并蒙受更大的损失,而仅仅依靠“施耐德”“圣沙蒙”或FT-17坦克,前线部队很可能将血流成河。这时,他们设想,能否让一种坦克拥有FT-17的炮塔、“圣沙蒙”的强大火力,以及抵挡德军野战炮射击的厚重装甲?
Char 2C超重型坦克:迟到的陆地战列舰
于是,一种名为FCM Char 2C的超重型坦克应运而生,这种坦克也将成为新DLC中的“巨兽”。其设计可以追溯到1916年,其编号中的FCM代表了“Forges et Chantiers de la Méditerranée”——即地中海钢铁厂,而Char则是法语中的“战车”的缩写。
《战地1》DLC宣传画中的Char 2C坦克
1916年年底,法军最先设计出了一种代号为FCM 1A的重型坦克,它也是后来FCM Char 2C的前身,按照最初的设计,这种坦克的重量将达到40吨,即FT-17坦克的6倍,其装甲最大厚度达到了35毫米,并计划安装一门大威力的105毫米炮(后来改成了75毫米炮),这使得它足以摧毁战场上的一切目标,并对大部分火力打击完全免疫。
Char 2C超重型坦克的前身:FCM 1A重型坦克
FCM 1A坦克的原型车在1917年12月10日进行了测试,其整体结果令人满意。但另一方面,法军明显偏爱更重型的、车体更长的坦克,因为这些坦克车体更长、而且可以安装更多的炮塔,从而能更轻松地翻越堑壕,摧毁德军的防御阵地。
毫不奇怪,这种设想招致了法军司令贝当的怀疑,然而,一个来自更高层的决定让他不得不屈服,做出这个决定的人在当时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,这个人就是法国总理乔治·克莱蒙梭。
Char 2C坦克五视图
由于来自高层的压力,最终从流水线走向试验场的,是一头不折不扣的钢铁怪兽,其代号是FCM Char 2C。正如在游戏中将要展现的那样,这种坦克比同时期所有装甲车辆都更大、而且更可怕,假如它真的参加1919年的攻势,可能将会在战场上所向无敌。
Char 2C也将成为《战地1》中的新“巨兽”
这种坦克的重量达到了69吨,与二战期间德军最著名的“虎王”坦克基本相当,重量是FT-17坦克的10倍,这主要是因为它安装了厚重的装甲,其前装甲达到了45毫米,侧面装甲达到了22毫米,在一战期间是无可企及的水平。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外形,其高度相当于一座二层楼,将5辆小型汽车首尾相接,才能赶得上它的长度。在后来法军的宣传画中,经常将其比喻为移动的堡垒。
这两张模型图,可以让我们直观的了解Char 2C坦克有多么巨大,上图是该车与“圣沙蒙”坦克的对比,下图是与FT-17坦克的对比
这种坦克的武器同样令人印象深刻——它安装了一门75毫米长管炮和4挺重机枪,其中75毫米炮安装在了可以旋转的炮塔内,有三名士兵负责操纵,另外,设计者还在车体后部增加了一个小型炮塔,其中安装了一挺重机枪,以及一个能提供全方位视角的指挥塔,至于另外的三挺机枪则分别位于车体正面及两侧。按照工程师们的设想,这种设计可以保证FCM Char 2C坦克在孤军深入之后,也能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——事实上,这种坦克正是当年工程师们眼中的“陆上战列舰”。
《战地1》DLC首个预告片截图,其背景处就是一辆Char 2C超重型坦克,其中可见该车巨大的引擎散热装置和后部机枪塔
和“圣沙蒙”坦克一样,FCM Char 2C同样采用了电传动模式,即发动机为电动机供电,然后再由电动机驱动左右两侧的履带。它的最大速度为每小时15公里,在7个燃料箱中的1260升燃料,可以使其连续行驶150公里。这样一台庞大的坦克需要12名乘员操作,其中四个人是机械师和电工,以便随时对娇贵的电传动系统进行护理。
Char 2C坦克的乘员正在鱼贯等待从侧门进入车内
Char 2C坦克炮塔前部战斗室内景
按照法国人的设想,他们将在1919年3月前制造大约300辆FCM Char 2C,它们将和英国人的Mark V坦克和Mark VIII坦克一道奔赴战场,其中,每个师将配属18辆重型坦克,法军希望它们能凭借火力优势横扫德军前线,进而赢得整场战争的胜利。
然而,这一计划完全落空,因为当时法国的工业缺乏实现上述目标的能力。至于另一个原因则完全出乎法国人的意料——1918年10月和11月,在遭遇了一连串军事上的失败后,德国国内爆发了革命,德国皇帝退位,政府宣布停战。
战争的突然结束,也改变了FCM Char 2C坦克的命运,在战争结束时,这种坦克的原型车还没有完工——由于战争给法国国内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失,其政府在战后不得不削减军队的规模,并紧缩国防开支。由于失去了用武之地,FCM Char 2C项目也面临着被取消的危险。
工程师和政治家们据理力争,他们仍然希望建造一批这种坦克,以便让坦克工业不会在战后的裁军中陷入萧条,另外,这种坦克在设计上非常新颖,军队希望能它们能小批量装备部队,以便为未来坦克部队的设计和训练获得经验。
在法军中服役的Char 2C坦克
在各方面的要求下,Char 2C的订单被削减到了10辆,它们在1920年代初被交付部队,这些坦克都安装了从德国缴获的柴油机——与法国人自己生产的引擎相比,这些柴油机的输出功率更高,也相对更为先进。由于其维护成本非常高昂,在这10辆坦克中,始终有一些处在封存状态。
当1939年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由于法国军队严重缺乏重型坦克,所有Char 2C被再次编入现役。并组成了法军的第51坦克营。这支部队经常在宣传电影中亮相,许多民众都误认为它们是一种新型的重型坦克,是法军夺取战争胜利的终极武器。
二战初期,英国宣传画中的Char 2C重型坦克,在画面中,它正在一些英军和法军装甲车辆的掩护下,突破德军的防御阵地
然而,这不过是一种错觉,由于20世纪30年代技术的进步,这些武器的军事价值开始下降——他们的速度太慢、体型庞大,使它们极易受到反坦克炮的攻击。甚至法国军队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事实,始终没有将其投入作战行动。结果,当1940年,德军横扫法国本土时,这些坦克几乎是未发一弹就被俘获了,还有一些在从前线撤退途中,被车组乘员自行炸毁。
1940年,被德军缴获的Char 2C超重型坦克